俄乌冲突引爆能源危机
2022年2月24日,已持续8年的俄乌冲突骤然升级。随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导致全球立刻陷入多重危机之中。冲突升级伊始,即暴发了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其中,以欧洲的能源危机最为显著。俄乌冲突升级前,欧洲能源严重依赖俄罗斯出口。2022年3月,在俄乌冲突、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欧洲能源危机暴发,国际油价、欧洲天然气价格、欧洲主要国家电力价格等多项重要能源商品价格指标飙升,并在当月上旬达到最高峰。
至今仍未解除的欧洲能源危机对欧洲能源安全造成巨大挑战,严重干扰了欧洲的能源转型进程,并对欧洲化工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困扰。
国际油气价格暴涨暴跌
俄乌冲突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2022年油气市场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全年跌宕起伏,深刻影响了化工市场。
天然气市场方面,2022年3月和9月,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消失”迫使欧洲国家在全球疯抢液化天然气(LNG),日本、韩国等LNG进口大国也加快囤气,LNG市场一时供不应求。但随着欧洲天然气储备完成,加之欧洲遭遇暖冬,全球LNG价格和天然气期现货价格均在2022年12月暴跌。
石油市场方面,市场主体动作不断。沙特阿拉伯引领的OPEC+减产联盟,在2022年6月的减产例会上做出了两年来首次额外增产的决定。但到2022年12月,OPEC+又选择维持现有减产政策。同时,美国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并与其他经合组织成员达成释放原油储备的协议。国际油价在2022年3月初大幅攀升至2008年以来的高点,在2022年第二季度整体高位盘整之后企稳,到2022年6月中旬又迎来一波震荡下跌,至2022年11月下旬整体跌至同年2月水平。
跨国石化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
随着俄乌冲突升级,西方大型石化公司不惜承受巨额损失,决定在销售和生产层面撤出俄罗斯市场。
石油行业方面,行业遭受的损失总计达401.7亿美元,其中英国石油公司的损失最大。其他企业,如壳牌撤出俄罗斯的损失在39亿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化工行业的跨国企业也大举退出俄罗斯市场。其中包括巴斯夫、陶氏、杜邦、索尔维、科莱恩等。
全球化肥危机愈演愈烈
随着俄乌冲突升级造成天然气价格飙升和供应短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氮肥价格也受到牵连。此外,由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钾肥出口国,遭遇制裁后,全球钾肥价格也居高不下。在俄乌冲突升级后不久,全球化肥危机也随之到来。
俄乌冲突升级后,全球化肥价格普遍在2022年3月下旬到4月居高不下,之后随着美国、加拿大等化肥生产国扩产,化肥危机才有所缓解。不过,直到现在,全球化肥危机仍未解除,欧洲多个化肥生产装置仍处于关闭状态。全球化肥危机严重干扰了欧洲、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的正常农业生产,迫使有关国家不得不花费更高的成本筹措化肥,也间接助长了全球通货膨胀。
塑料污染防治迎历史一刻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日,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上,来自175个国家的代表批准了一项历史性决议《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就遏制日益严重的塑料问题达成一致。尽管该决议并未提出具体的塑料污染防治方案,但仍然是国际社会应对塑料污染问题的里程碑事件。
随后,2022年11月28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埃斯特角城进行塑料污染治理第一次政府间谈判,国际塑料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石油企业实现创纪录高利润
由于国际油价暴涨,在已公布数据的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石油企业再次赚得惊人利润。
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创纪录的利润,净收入达196.6亿美元,是2021年同期营收的两倍多。雪佛龙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利润112.3亿美元,接近上季度的创纪录利润水平。沙特阿美还在2022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
大赚特赚的石油巨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在能源危机导致全球能源转型遇阻的背景下,化石能源行业获取暴利引发社会激烈争论。多国正在酝酿对石油企业的暴利加征暴利税。
跨国化企重磅加码中国市场
2022年9月6日,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一直备受瞩目,首套装置正式投产后,巴斯夫将增产6万吨/年改性工程塑料,可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在汽车和电子产品等行业领域。另一套生产热塑性聚氨酯的装置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项目后续阶段将扩建更多下游装置。
2022年,在全球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跨国化企在华动作不断。除巴斯夫外,埃克森美孚、英威达、沙特阿美等跨国石化企业都在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在世界面临动荡与变局的时候,跨国化企纷纷表示,愿意成为中国的长期投资者,将朝着长远的目标,在中国市场稳步发展。
欧洲化工行业现减停产潮
在2022年10月,欧洲油气价格最高涨、供应最缺乏的时期,欧洲化工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能源价格飙升提高了欧洲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能源,一些产品缺乏关键原材料,导致了欧洲化工巨头普遍决定减产甚至停产。其中不乏陶氏、科思创、巴斯夫、朗盛这样的国际化工巨头。
比如,巴斯夫决定暂停生产合成氨,减少其路德维希港工厂的天然气消耗。道达尔能源、科思创等企业则决定关停部分生产线。
各国政府调整能源战略
2022年,全球遭遇供应链吃紧挑战,零部件工厂产能中断、海运贸易延误、用能成本高企。这导致多国风电、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同时,受制于能源危机,多国开始寻求更可靠的紧急能源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能源转型遇阻。在欧洲,受制于能源危机和新能源成本问题,多国开始重新使用煤炭作为能源来源。
但与此同时,全球能源转型仍在前进。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增长20%。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则有望从2021年的4%下降至1%。
全球首个碳关税制度问世
2022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达成一致,将全面改革欧盟碳市场,包括推出碳关税。根据改革规划,欧盟将从2026年正式起征碳关税,2023年10月至2025年12月底进行试运行,届时将强制对外国进口商征收碳排放成本。在化工行业,肥料将成为首个征收碳关税的子行业。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