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环境保护,科技先行。近年来,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化工园区特征污染物治理这块“硬骨头”,十年来持续发力,突破关键核心科技瓶颈,创新研发出基于污染物特性响应的高效降解技术,精准指向苯环/杂环类、烃/酰类等特征污染物的有毒官能团脱除和深度去除。该技术成果成功在长江中下游的30多个化工园区进行规模化技术示范与广泛工程应用,以科技之光为化工园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锚定化工园区治污难点发力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勇介绍,化学工业是工业体系的基础性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的化工园区快速发展,化工园区生产和使用的化学品常达上千种,其产生的高毒性、难降解特征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治理难,而特征污染物是化工园区污染防治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现实问题。
其中,苯类/杂环类、烃类/酰胺类化合物等是化工园区主要优控污染物,也是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有效降解的主要毒性物质。苯环/杂环类等特征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生殖毒性、生物富集性和水生毒性等特性,使得精准有效的深度去除这些毒性物质,成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迫切需求。
如何有效管控特征污染物带来的环境风险,这样的科研重任落在了陈勇所在的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技术研发团队肩上。作为团队技术负责人,陈勇表示,他们这个团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面向水生态安全重大需求,围绕全省生态环保中心工作,为政府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技术支撑。“我们工程技术研发团队依托国家重大水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发出以‘精确识别-高效降解-智慧管控’为核心的特征污染物全过程精准管控技术体系,在技术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
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而言,陈勇介绍,团队所研发的基于污染物特性响应的高效降解技术,一方面创新定向循环脉冲高传质及高富集催化方法,形成了复合电催化氧化和臭氧催化等重要装备与材料,有效破解传质扩散瓶颈,加速硝基/氯基有毒官能团脱除、开环降解及生物毒性削减,苯类/杂环类特征污染物综合去除率超过90%,能耗降低50%,突破了苯环/杂环类、烃/酰类等特征污染物的有毒官能团脱除和深度去除难题。另一方面,开发了新型生态滤料与级配优化技术,富集驯化功能微生物,实现化工尾水生态净化回用。经检测,出水特征污染物种类大大减少,检出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由于大型溞、斑马鱼对所生存的水质要求很高,对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常见的环境指示性生物”,陈勇介绍,通过检测我们可以看到经净化处理后的工业尾水对大型溞、斑马鱼等成组生物均无毒性效应,这直接证明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据悉,特征污染物高富集传质-降解关键技术,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先后入选全国“绿色技术十佳应用案例”、“水专项第一批典型工程示范及推广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实用技术”。陈勇介绍,该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包括江苏、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的30多家园区进行了规模化技术示范与广泛工程应用,年处理废水量达1.0亿吨,为破解化工特征污染物治理难题、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发挥了关键性科技支撑作用。
精钻水污染治理助力美丽江苏建设
面向未来,陈勇介绍,团队研发的“化工园区特征污染物精准管控技术”体系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和延展性,在进行适当的微调后,就可扩展到印染、电镀等各种类别工业园区,快速形成有效的应用。为有效遏制“化工围江”的生态环境影响,推动“长江大保护”落地见效,提升区域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现实样板。
“未来我们科研团队将继续加强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工程技术研发,包括园区典型产业废水近零排放和污泥资源化技术,以科技力量助力化工园区减污降碳,支撑无废园区建设。”陈勇说,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环保科技工作者,将会和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在科技创新上不断钻研,坚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建设美丽江苏贡献力量。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